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周义力
低息差环境与转型压力之下,商业银行下半年经营路线图如何谋划?近期密集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给出答案。7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农业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苏州银行、长沙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日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业务结构、数字化转型等成为下半年银行工作的“关键词”,部分银行更将“反内卷”纳入工作要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银行业发力的核心仍要落在“实效”上。既要把“五篇大文章”的特色路径转化为具体业务的渗透率与客户获得感,也要让数字化转型跳出技术堆砌的困境,真正嵌入业务流程以实现降本提效,同时需警惕低息差下的风险边际变化,在普惠小微、科创企业等领域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资产质量。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上半年,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指引下,多家银行正在精准发力。
对于下半年工作重点,金融“五篇大文章”依然是银行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多家银行明确了具体推进路径。
光大银行提出要将“五篇大文章”做好做实,构建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提升普惠金融线上化服务能力,发挥养老金融协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布局;兴业银行提出全力推进产业金融发展,强化研究赋能,推动“三张名片”与“五篇大文章”的融合路径;北京银行将“五篇大文章”纳入十项重点任务,持续打造“五大特色银行”,发力“六大创新金融”。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五篇大文章”作为国家层面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核心方向的要求,构成了银行业的共性战略框架。各家银行根据自身历史沿革、客户基础、区域特点和核心能力探索特色化路径,不仅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引导银行在各自优势领域做深做透,还能精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利于整个银行业系统性、全方位覆盖国家战略重点和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加速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这本质上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五篇大文章”划定了行业转型方向,避免了战略迷失;差异化实践则让银行在能力圈内做深做透,以特色筑起护城河,既保证行业转型不偏离国家战略导向,又通过良性竞争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
在低息差持续的背景下,银行业正通过改革寻找新动能。平安银行零售端重塑信用卡竞争力、升级财富管理体系,对公端启动战略改革,以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为目标优化客群结构,下半年更将推进四大改革强化总行对一线的赋能支撑;农业银行则加速智慧银行建设,用科技为基层减负,以“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为目标优化业务流程;光大银行则提出平稳有序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存款量质提升,推进信用卡业务转型发展,坚持带头过“紧日子”。
数字化转型成为多家银行提质增效的另一关键举措。华夏银行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效能;北京银行加快全面数字化经营,确保20个科技重大项目圆满收官,将数字化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福建海峡银行提出拥抱数字化浪潮,锻造拓客“新引擎”,织密数字“智能网”,畅通系统“高速路”,激活数据“能量矿”。
有银行则更进一步聚焦“数智化”转型,浦发银行提出,围绕“数智化”战略打造高品质价值银行,提出加速基础技术能力建设,向全场景、全业务链条推进技术渗透升级,推进AI架构及信创建设增效提速,集中精力做好超级产品、超级平台、超级系统的建设与推广。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瓶颈,业内观点颇具共识。王蓬博表示,数字化通过前端智能获客降本、中端流程自动化提效、后端数据建模实现风险精准定价,直接作用于成本与效率两端。但目前仍面临技术投入与业务价值的转化链路不顺畅、数据孤岛未完全打破、内外部数据整合应用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等共性瓶颈,让数字化难以真正穿透业务全链条。
武泽伟认为,数字化的核心在于以智能风控、自动化审批降本提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定价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当前需突破数据治理不足、技术与业务融合不深、组织文化和人才结构转型滞后及投入压力等挑战,方能充分释放赋能效能。
值得关注的是,“反内卷”成为一些银行年中会议的新关键词。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此前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部署全行业务发展规划,推进落实“反内卷”式竞争举措;广发银行明确提出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守牢风险底线,以自身实力提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一现象,王蓬博表示,关键在于避免过度关注短期的KPI,重构考核体系,弱化规模、增速等显性指标,强化客户满意度、资产质量等长期价值维度。从行业层面看,需要建立基于服务能力的良性竞争规则,避免陷入价格战、规模战。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通过产品创新、模式优化创造增量价值,让竞争转向做增量和加法,才是跳出内卷的核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