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鸟资本
景顺长城的刘彦春,曾凭借一众大蓝筹白马股名噪一时,成为五年前指数级行情的赢家之一。
如今,蓝筹白马股的大手笔配置却陷入尴尬境地,更错过了近两年A股最火爆的结构性机会,基金净值在低位徘徊,表现远远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
刘彦春坚持的“长期主义”,对于普通散户来说,等待的成本和风险可谓有些沉重。
截至2025年6月末,他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期末总份额,跌至2020年12月末以来的新低。
在市场风格不断转换的当下,刘彦春又该如何应对?
过度防御?
截至今年6月末,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海大集团、贵州茅台、迈瑞医疗、山西汾酒、五粮液、美的集团、中国中免、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晨光股份。
刘彦春的上述重仓股几乎中国A股大盘蓝筹公司的明星代表,被诸多外资长线机构视为“压箱底”的核心资产。这样的组合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净值难以起涨起来,而且长期担纲刘彦春的“心水股”,多只股票更是这位基金经理在上一轮牛市时的收益来源。
然而,这些“好公司”——白酒股、消费股、家电股、医疗股——至少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缺乏上涨弹性。说的更直白些:错失了过去两年A股最活跃、最赚钱的结构性机会。
穿透之后,这些大蓝筹公司,要么受到周期与行业拖累调整,要么多年来净利润增速复苏乏力,要么陷入“高估值低增长”的尴尬。即使个别个股短期反弹,也难以抵消整体组合的疲态。
更直白地来说,上述组合缺乏进攻性,仓位结构更多围绕防御和指数级行情的出现。
似乎,刘彦春坚守着“蓝筹白马为王”的投资范式,不愿下场搏击新兴产业的爆发性机会。
业绩尴尬,话里有话
季报中,刘彦春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表述,细看下来十分关键:“内需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更长,但我们对经济发展前景始终信心十足。”
换句话说,就是在告诉投资者:也许现在还没到底(更多是宏观信号,并非明确的指数点位),但可以等一个更明确的回暖信号。一旦那个时点到来,投资组合中的核心资产才有望真正迎来起色。
对基金持有人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长期主义”价值观传递。但前提是,投资者的中长期资金安排和风险承受能力能够支撑住这段漫长的等待。
对于自身的业绩,刘彦春在最新这份季报中“避而不谈”,而是讲到:一旦资产价格全面企稳,巨量的居民超额储蓄将逐步释放,滞留海外未结汇资金也会回流,国内需求终将重现繁荣。
换言之,他在用这句话告诉投资人不要放弃,老百姓手里的“存着不敢花”的钱将会开始动起来,之前留在海外的钱也可能回流。这些都将成为刺激内需、带动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力量,未来的转机值得期待。
对于基金持有人,刘彦春在二季报观点部分结尾处提及:感谢基金持有人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好的投资业绩。
那么,仅看年内,特别是7月下旬以来A股涨速相当之快的情况下,截至7月28日,其年内净值收益落后于沪深300指数六个百分点。
据天天基金网,刘彦春上述产品近三年收益数字显得更加“尴尬”,跌幅接近30个百分点。
重要资金不见踪影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二季报中出现以下内容:“基金管理人本期未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看似一句常规表述,却在当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位顶流基金经理掌舵的产品,营销时一度火爆,资金涌入,市场追捧,如今却已经历多年回撤。这个时点,景顺长城基金更要在低点进行“加持”。
然而,就在投资者最需要信心的阶段,基金管理人却选择了“没投一分钱”。
从合规角度看,基金管理人没用自有资金申购基金,并没有违规。但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这种“冷处理”传递出的信号让持有人“难受”:基金公司没有掏出真金白银在明星产品中继续投入。
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资产受托人态度的“微妙展现”。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低位、持有人苦熬多年之际并不追加,那么请问,又该如何说服普通基民继续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