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盛预测苹果iPhone 17发布会:很看好,将带动收入增长

2025.08.28 | 604061491 | 5次围观

  华尔街见闻

  高盛认为,iPhone 17系列将通过产品线调整、性能升级以及“隐性”提价策略,有效刺激用户换机。预计苹果iPhone业务收入在2025财年将同比增长5%,并在2026财年进一步加速,实现7%的同比增长。

  高盛对即将发布的iPhone 17系列持乐观态度,预计新机型的重大更新和巧妙的定价策略,将有效刺激用户换机需求,推动苹果公司关键的iPhone业务收入在未来两年实现持续增长。

  苹果公司已于本周二宣布,其备受期待的“Awe Dropping”特别活动将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整举行。市场普遍预计,届时将发布一款全新的超薄iPhone、支持卫星连接的新款Apple Watch以及传闻已久的AirPods Pro 3。在此次发布会前,高盛分析师Michael Ng领导的团队在致客户的报告中,重申了对苹果股票的“买入”评级。

  Michael Ng表示,对有关iPhone 17系列产品形态更新、Pro型号潜在提价,以及美国运营商之间持续的设备促销竞争感到鼓舞。基于这些因素,高盛预测苹果iPhone业务收入在2025财年将同比增长5%,并在2026财年进一步加速,实现7%的同比增长。

  这一积极展望基于对iPhone 17系列从产品阵容、性能升级到定价策略的全面分析。分析师认为,这些变化不仅能吸引持有老款设备的用户进行升级,还将有效提升产品的平均售价,为苹果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盛预测苹果iPhone 17发布会:很看好,将带动收入增长

  全新产品阵容,性能升级驱动AI功能

  高盛预计,苹果将在iPhone 17周期推出四款新机型,产品线将迎来重要调整。具体阵容包括iPhone 17(基础款)、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以及一款全新的iPhone 17 “Air”机型,后者将取代原有的“Plus”型号。

  在形态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引入了“Air”型号。据报道,该机型将比其他iPhone型号更轻薄,其显示屏尺寸介于6.3英寸的iPhone 17 Pro和6.9英寸的Pro Max之间。此外,基础款iPhone 17的屏幕尺寸也将从16代的6.1英寸增至6.3英寸,与Pro型号看齐。

  iPhone 17系列的硬件性能预计将有大幅提升,以支持苹果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功能布局。高盛报告指出,新系列将搭载升级后的A19系列处理器,并将内存从iPhone 16的8GB提升至12GB。

  其中,iPhone 17 Pro和Pro Max型号将配备高端的A19 Pro芯片,而基础款和Air型号则可能使用性能稍逊的A19基础版或降频版A19 Pro芯片。更强的芯片性能和更大的内存容量,被认为是为即将到来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更新做准备,包括预计在2026年发布的AI增强版Siri。

  此外,整个iPhone 17系列的前置摄像头预计将从1200万像素升级至2400万像素。

  “隐性”提价策略与营收增长前景

  在定价方面,高盛预测苹果可能采取一种“隐性”提价策略来提升高端机型的平均售价(ASP)。分析师预计,基础款iPhone 17(128GB起售价799美元)和Pro Max型号(256GB起售价1199美元)的起售价将与前代保持一致。

  然而,针对iPhone 17 Pro型号,苹果可能会取消128GB的存储选项,将256GB作为新的入门配置,起售价相应提升至1099美元。这一策略与苹果在2023年发布iPhone 15 Pro Max时的做法类似,当时通过取消128GB版本,将Pro Max的起售价从1099美元实际上调至1199美元。至于新款iPhone 17 Air,其定价预计将与iPhone 16 Plus的899美元基本持平。

  综合来看,高盛认为iPhone 17的产品阵容足以支撑其营收从2025财年到2026财年的持续增长。从需求端看,更大的基础款屏幕、改进的前置摄像头以及更强的处理器,将有力推动设备更新换代,特别是对于那些持有设备已超过三年,或设备性能不足以支持Apple Intelligence(iPhone 15 Pro以下机型)的用户。

  从价格角度看,通过取消Pro型号入门存储选项实现的“隐性”提价,将随着iPhone出货量日益向高端市场倾斜,逐步推高整体平均售价。

  不过,高盛对iPhone 17 Air机型的影响持中性看法,虽然其轻薄形态可能引发一些消费者的兴趣,但据报道其可能在电池容量和后置摄像头(单镜头)方面有所妥协,这或使其相较于基础款机型的吸引力下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