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六国化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608.08 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

2025.09.04 | 604061491 | 4次围观

  六国化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08.08%

  在全球农业发展与化工行业升级的浪潮中,六国化工作为老牌磷复肥企业,正试图通过新能源材料等多元化布局寻找增长突破口。然而,2025年半年报折射出的经营态势,却揭示了更深层的结构性挑战——成本端的失控压力、现金流的持续性隐忧以及新旧业务转换的节奏失衡。这些矛盾虽被战略转型的叙事部分掩盖,却已悄然动摇企业生存的根基。

六国化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608.08 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55亿元,同比增长3.10%;归母净利润亏损1.4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937.11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5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07.61万元

  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护城河失守的警示

  六国化工的核心业务长期依赖化肥产品,磷肥与复合肥合计贡献近八成收入。然而,这一传统优势正遭遇双重夹击:

  原料价格失控吞噬利润空间:国际硫磺价格大幅攀升带动硫酸成本激增,叠加钾肥采购价上涨,公司磷肥产品成本结构显著劣化。尽管化肥行业面临稳价保供的监管要求,但原材料价格波动远超终端售价调整弹性,导致毛利空间被持续压缩。

  出口受阻与内需疲软形成价格洼地:受政策管控与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公司主力产品尿素出口销量下滑,而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使价格持续承压。这种“成本升、售价降”的剪刀差,使得基础化肥业务陷入“生产即亏损”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转型项目尚未形成实质性对冲。公司布局的电池级精制磷酸等新能源材料项目仍处投入期,银团融资的26亿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期投入,短期内难以为业绩提供缓冲。传统业务的利润塌陷与新业务造血能力滞后的时间错配,暴露了战略资源调配的深层矛盾。

  六国化工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传统资源型企业在产业变迁中的共性挑战。要真正扭转困局,公司亟需在三方面寻求突破:

  供应链重塑:向上游延伸硫资源掌控(如参股矿源)或探索替代原料技术,打破成本不可控的宿命;

  轻重资产再平衡:重新评估湖北徽阳等重资产项目的产能释放节奏,以合作代建、分阶段投产降低资金链承压风险;

  现金流转正路径:优先清理滞销存货,建立以回款效率为核心的分销考核机制,让现金流从“输血型”回归“内生型”。

  当化肥的“保供使命”遭遇市场的“利润铁律”,六国化工的转身注定沉重。但若不能正视成本与现金流的生死命题,任何转型宏图都可能沦为资产负债表上又一行减值备注。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