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创板8家生物制品及CXO企业齐聚业绩说明会 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成互动焦点

2025.09.16 | 604061491 | 6次围观

  ◎记者 何昕怡

  9月15日,科创板细分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之生物制品及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行业专场举行,毕得医药、嘉必优、宣泰医药、昊海生科等8家企业亮相,以线上互动问答的形式回应投资者关切,明晰行业生态和发展动向。

科创板8家生物制品及CXO企业齐聚业绩说明会 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成互动焦点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生物医药行业景气度上行的当下,相关公司的研发进展、全球市场布局等情况备受关注。得益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会公司亦对下半年的发展信心满满。

  专注主业 研发进展有序推进

  当前,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正以高研发投入驱动源头创新,以强劲技术实力加速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并深度转化为行业竞争护城河。赛伦生物、昊海生科等与会企业表示,公司当前的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市场开拓稳健。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赛伦生物在已有研发项目抗蝰蛇毒血清、抗蜂毒血清、蛇毒快速检测诊断试剂等的基础上,新增立项广谱抗蛇毒抗体和重组蛇毒血凝酶两个研发项目,探索在技术上实现蛇伤特效药的迭代跨越,同时在止血药领域布局新药研发。

  “公司抗狂犬病血清的工艺技术改进于2024年取得重要成果,2025年持续推进在各省药品采购平台挂网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多个省份挂网销售。抗狂犬病血清的挂网销售,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将为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赛伦生物董事长范志和透露。

  昊海生科总经理吴剑英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医疗美容、眼科、骨科等多款创新产品在研以及商业化进展顺利。例如,在医美领域,公司无痛交联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已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加强型水光注射剂产品已于8月完成临床试验出组;在眼科领域,疏水模注散光矫正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预装式疏水模注散光矫正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分别于2025年1月及2月获批。同时,线性交联几丁糖关节腔注射液、长效交联玻璃酸钠注射液等骨科产品的临床试验有序进行。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新国标奶粉逐步替换老国标产品、生育补贴促进母婴消费市场回暖,且随着头部奶粉品牌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对藻油DHA产品的需求稳步提升。

  嘉必优核心客户藻油DHA销量增长贡献明显。部分大客户藻油DHA替换鱼油DHA进程加快,公司藻油DHA产品持续快速增长。“ARA产品受益于国内新国标和国际市场开放两大机遇,今年以来国内国际市场也继续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短期内仍然将保持着公司核心主力产品的地位。”嘉必优董事长、总经理易德伟表示。

  聚焦创新 企业下半年发展信心足

  公司后续的业务规划、行业下半年的景气度等话题也颇受投资者关注。纳微科技、宣泰医药、毕得医药、嘉必优等公司进行了积极回应,纷纷表示下半年行业景气度预期良好,公司的经营表现值得期待。

  近年来,GLP-1药物凭借其在糖尿病与减重领域的卓越表现,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行业需求旺盛。

  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预计,随着注射药物剂型普及到口服药物的量产,单靶点药物到双靶点、多靶点的拓展,以及药物功能的不断丰富,GLP-1等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和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纳微科技构建从多肽合成、分离纯化、分析检测以及药物浓缩、溶剂回用等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上百家客户GLP-1项目的导入,在GLP-1类药物方向收入增长明显。”江必旺介绍,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包括GLP-1在内的多肽类药物实现色谱填料销售收入约0.75亿元,同比增长约108%。

  与此同时,药物分子砌块作为新药研发的基础工具,需求端正在复苏。据毕得医药董事会秘书王轩介绍,公司2025年二季度业绩较一季度环比进一步提升,已布局上万种高品质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并全面覆盖主流靶点的化合物库,在PROTAC、XDC、难成药靶点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

  “未来,公司将计划进一步扩展新兴领域的产品库,同时结合智能化辅助工具进一步提升设计技术,巩固在科学试剂市场的地位。”王轩表示。

  随着国内AI的快速爆发式增长,AI当前已在元件工程、基因线路、代谢工程、基因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合成生物的基因编辑效率、代谢途径及生产过程优化、蛋白质设计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易德伟表示:“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将加速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从而帮助嘉必优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亦有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张,为仿制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公司坚定执行市场多元化布局策略。”宣泰医药董事长叶峻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的业务布局情况。宣泰医药与印度尼西亚头部药企KalbeFarma达成合作,借助其终端渠道推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等产品在东南亚地区快速渗透。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东南亚、海湾国家及中南美洲等全球多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