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跨境理财通或将扩容升级 地域、产品、门槛“三箭齐发”

2025.09.16 | 604061491 | 2次围观

  财联社9月16日讯(编辑 王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即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示,在中央部委支持下,将适时适度扩大“跨境理财通”的地域范围、产品种类和参与群体,以增强市场活力。这一可谓“三件启发”的表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或标志着跨境理财通3.0版本的优化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

跨境理财通或将扩容升级 地域、产品、门槛“三箭齐发”

  据业内媒体报道,目前两地监管机构正在积极调研探讨跨境理财通3.0版本的优化方案,征求意见稿最快有望于今年底出台。若顺利实施,这将是该政策自2021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升级。

  跨境理财通业务投资者持续增加,但额度占用仍然较低

  跨境理财通作为一项创新金融政策,允许大湾区内地及港澳投资者通过闭环式资金管道,便捷地投资对方地区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2024年12月4日,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跨境理财通2.0”,券商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为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新数据显示,跨境理财通业务投资者持续增加,但额度占用仍然较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统计数据,7月,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2959人,境内试点机构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29.15亿元,其中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0.12亿元,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29.03亿元。

  在额度占用上,截至2025年9月14日,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净流出1661764.54万元,已用额度占比11.08%;北向通净流入24999.32万元,已用额度占比0.17%。

  从业务分布来看,内地与香港间的业务往来占据主导地位。7月份内地与香港间往来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跨境汇划金额20.21亿元,占汇划总额的69.3%。大湾区内地九市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跨境理财通”业务汇划金额占比达87.1%,显示出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

  在机构业务方面,银行仍是主力军。7月份境内银行办理“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24.64亿元,占当月理财通业务的84.5%;证券公司办理资金汇划4.51亿元,占比15.5%。截至7月末,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资金汇划1155.87亿元,证券公司办理53.32亿元。

  业界对优化的3.0版本非常期待

  关于3.0版本的优化方向,早在今年3月,香港特区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就在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透露,各方正在讨论包括配额、产品范围及销售流程等问题,同时也在探讨将相关政策扩展至内地其他地区,而不只是局限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试点。

  业内人士表示,业界对优化的3.0版本非常期待,尤其是将地域拓展至大湾区以外,至少把北京、上海纳入试点。这两个一线城市的投资者具有强烈的海外配置需求,若能纳入试点范围,将显著扩大合格投资者群体。

  星展银行个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经理周邦贵此前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尽管该业务目前在星展中国整体业务占比不高,但这是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促进资金跨境流动、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重要使命,意义重大。他指出,星展银行与深圳农商行保持着高度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将继续加强合作,抓住大湾区内的业务增长机会。

  在产品范围扩展方面,目前跨境理财通的试点产品仅包含三大类,其中,“北向通”投资产品范围仅包括存款产品、公募理财产品以及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建议将公募REITs、结构化票据、券商资管产品等风险等级相对较高的产品纳入跨境理财通范围。同时,对于“南向通”产品,建议将历史较长、管理规模较大、历史业绩较为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产品纳入,以满足高净值客户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从市场实践来看,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跨境理财通业务。兴证(香港)金控年内新增上架产品11只,实现产品销售规模约9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累计上架南向通产品39只,覆盖人民币、港币及美金等多币种。国泰君安国际则持续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跨境、跨资产、跨市场的产品与交易服务,依托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遇,打造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体验。

  周邦贵指出,与中资机构相比,外资机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带来的渠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