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叶峰
自去年“9·24”以来,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背景下,A股开启科技股牛市行情。今年以来,市场呈现结构性牛市特征,一边是“中小登股”狂欢大涨,另一边则是“老登股”持续阴跌。传统价值投资者不仅未在本轮牛市中获利,反而出现亏损,而追求科技成长性的投资者却收获颇丰。
百亿私募大佬林园旗下部分产品表现不佳,跑输指数,甚至有产品在今年录得亏损。此前“坚决不碰”科技股的林园,如今也涉足该领域,且坦言为此“愁到睡不着觉”。此外,擅长挖掘科技股的前“公募一哥”任泽松,其旗下产品在本轮牛市中也意外“踏空”,尤其是他熟悉的人工智能领域。
“坚决不碰”科技股的林园,还是买了一点
今年资本市场出现一个新词——“老登股”,指的是传统龙头股票,如白酒、地产、煤炭等行业的股票,均属于典型的“老登”行业范畴。与之相对,“小登”股受到市场追捧,涵盖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领域;而“中登股”则主要包括医药、新能源、有色等板块。
专注“老登股”的投资者,通常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追求上市公司业绩稳健与高分红回报。截至9月25日收盘,今年以来“小登”股的代表板块通信、电子涨幅居前,分别上涨67.91%、53.58%,而以传统蓝筹板块为代表的煤炭、食品饮料则表现垫底,分别下跌6.70%、5.64%。
近期市场风格极致分化,先是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茅台,随后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A股在市值上也一度超过茅台。百亿私募大佬林园是贵州茅台的忠实投资者,也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然而,这位曾坚决不碰科技股的大佬,如今却买入了科技股,还坦言为此愁到睡不着觉。
据了解,在近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论坛上,深圳市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发表主题演讲。当主持人提问:“您此前多次称自己‘坚决不碰科技股’,为何现在还是买入了科技股?”林园回应称,科技股虽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但他此次在科技股上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谈及买入科创板股票的原因,他表示这是被动操作,而这一被动配置行为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他坦言,投资科创板让他备受煎熬:“搞了以后,对我来说也是很痛苦,我买了以后才后悔,把我折腾得多少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我买了是不卖的。”
截至今日上午收盘,沪指今年以来上涨14.76%,创业板指数上涨49.33%,科创板指数上涨48.33%。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林园旗下私募产品在今年的牛市行情中,多数未能跑赢指数。例如,林园投资205号截至今年9月19日的单位净值为1.06元,今年以来收益为4.83%;林园投资218号截至今年9月19日的单位净值为1.1185元,今年以来收益为8.78%。
值得注意的是,林园旗下部分私募产品今年业绩亏损。如林园投资21号截至今年9月19日的单位净值为2.3140元,该产品成立以来收益135.88%,但今年收益亏损2.77%;林园投资173号截至今年9月19日的单位净值为0.7726元,今年以来亏损2.15%。
而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今年9月19日,有业绩展示的58家百亿私募,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58.99%,其中57家实现正收益,占比达98.28%。
任泽松意外“踏空”人工智能行情?
“登股”概念的兴起,本质上反映了不同投资风格在本轮牛市中的分化。尽管百亿私募大佬林园旗下部分私募产品表现不佳,但在火热的“小登”股牛市行情中,也有私募大佬出现失误。
记者查阅私募排排网数据发现,前“公募一哥”任泽松旗下产品在本轮牛市中意外“踏空”。自去年“9·24”以来的科技股牛市,是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启动的,这一轮牛市以GPU、PCB、算力等AI基建相关的科技股为主导。
2025年初,随着DeepSeek等AI技术走红,人工智能行情再度爆发,算力、AI应用等板块轮番上涨,涌现出众多大牛股。但一向重仓AI的任泽松却未能把握这波行情。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集元资产任泽松管理的核心产品“集元-祥瑞1号”截至今年9月19日的最新单位净值为0.8590元,而该产品在今年8月15日的净值为0.7370元。值得注意的是,任泽松管理的其他私募产品业绩在私募排排网上未公开披露。
有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在2025年牛市踏空,根源在于投资体系与新一轮行情所需的“认知坐标”彻底错位。过去十年流行的白酒、医药“护城河+高ROE”投资范式,已被政策驱动的“技术跃迁+国产替代”范式取代。科技赛道的发展并非简单的行业轮动,而是制度红利、产业突变、资金结构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需要将研究视角前移至底层技术发展曲线、供应链关键环节以及政策窗口期。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表示,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股市龙头多为高科技企业。虽然从过往历史来看,高科技领域确实经历过多次科技泡沫的诞生与破灭,但最终沉淀下来的科技公司,如今市值均超万亿,这一规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陈兴文认为,只要穿越一轮完整的“技术-盈利-现金流-分红/回购”周期,如今看似估值过高的硬核科技龙头,就会像2010年的苹果、2016年的台积电、2020年的英伟达一样,成为指数权重最大、最稳定且难以被做空的“核心资产”。科技龙头最终将“穿越周期”,把曾经的泡沫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与现金流,成为各国股指的“定海神针”。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