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3日讯(记者 梁柯志)3月份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基金扩容以来,各地试点区域落地基金增幅明显,其中广东省内落地数量占比最多。
天眼查注册信息显示,2025年以来,五大AIC公司共注册52支基金,接近去年全年59支基金的规模。其中农银、交银和建信上半年已经追平或超过去年全年的注册基金数量。
落地的区域以沿海省份和一线城市为主,其中广东注册基金最多,上半年共有7支基金落地。
7月2日,广东某国有产业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表示,AIC投资项目回报周期长,而且针对产业整体且长期地投放,及早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合作方布局、介入,显然有利于AIC公司的竞争。
与此同时,财联社记者从多个信源独家确认,某头部股份行AIC公司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推进,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已经启动内部招聘,正式开业时间有待监管批准”。财联社记者获悉,该行AIC公司原计划6月末正式开业,以期抢占市场,目前情况可能会稍微延迟,但“年内成立问题不大”。
3月后基金落地猛增,广深成最大赢家
近日,广东相关部门公布AIC股权基金落地情况,广州已有4支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已向2个项目投资5400万元,另有7支基金预备落地;深圳4月已签署11支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目前有3支AIC基金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上述广东产业基金人士认为,AIC基金定位和规模与一般产业基金形成互补,对产业全链条和跨区域的规模投资,对周期的耐心更强,可以带动了地方配套基金和市场化风投基金。
天眼查注册信息显示,2025年以来,五大AIC公司共注册52支基金,接近去年全年59支基金的规模。其中农银、交银和建信上半年已经追平或超过去年全年的注册基金数量。
落地的区域以沿海省份和一线城市为主,其中广东注册基金最多,上半年共有7支基金落地。
来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信息显示,广州至今已有4支AIC股权基金注册落地,累计向2个项目投资5400万元,另有7支基金正在筹备中。
7月2日,一位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在广州已经成立和筹备当中的11支基金中,囊括了五大AIC公司。
天眼查显示,上半年广州成立的AIC基金中,地方股东包括广州南粤基金、广州产投私募基金、广州穗开股权投资公司等。
在深圳,深圳有三支AIC基金目前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基金规模共计50亿元。三支AIC基金分别是: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光明中瀛扶摇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涉及农银资本、工银资本、中银资本。
今年4月,据深圳金融监管局消息,深圳推动AIC股权投资试点落地,已签署11支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意向落地基金规模达570亿元。
头部股份行抓紧筹备AIC,与大行错位竞争
在3月份监管部门的扩容政策中,还包括“稳妥有序增加参与试点的机构数量,有利于调动更多资金和资源参与试点”。
随即,兴业、招商和中信三家头部股份行相继获批筹建AIC公司,首期注册资本在100亿或150亿。
7月2日,某股份行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该行AIC公司计划在6月底成立,目前情况可能会稍微延迟。但是年内成立问题不大。
另一位股份大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大行系AIC主打政府和国企资源优势,如果兴业和招商等股份行AIC成立之后,会弥补市场化、中小规模产业集群市场需求。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上半年,尤其3月份成立的AIC基金中,合作方绝大部分为城市新开发区、高新区等科技企业集中的区域。
如6月30日,中银投资联合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光明区引导基金,在深圳市光明区设立“深圳光明中瀛扶摇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由中银资产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担任管理人。
据介绍,该基金立足深圳市光明区,依托深圳市整体产业集群布局与光明区资源,将聚焦“3+3+1”产业体系:即加快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3个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3个优势引领类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