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2025.05.30 | 604061491 | 7次围观

郝娜 王亦兵

内容摘要: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节日。端午节所传承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是中华人民智慧的体现,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端午节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主要以端午节这一节日为中心,介绍了端午节文化的由来以及内涵,主要重点探讨了关于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端午节 中华文化 文化价值

一.端午节的概述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着四种不一样的说法,第一种是最广为流传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作为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力争为国争光富国强兵,但是由于小人的谗言被革职并赶出都城,屈原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攻陷,便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第二种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也是同样被奸人所害而亡,第三种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父亲一日溺亡于江中,而她在哭了十七日后也于五月初五投江,但是在五日后抱出了父亲的尸体,从此便传为神话。第四种是端午节是百越人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随着中华历史的发展,大部分的百越人都融合到了汉族人中,因此,端午节成为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2.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赛龙舟就是其中之一,相传是由于楚国人舍不得死去的屈原,怕屈原的尸体被江中之鱼吃食,便划龙舟进行驱赶,之后便慢慢演变成了端午节的时候要进行赛龙舟,直到今日,赛龙舟在端午節这一天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市依旧得以盛行,第二个重要的习俗便是食粽,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已久,相传若在粽子中包上在枣子,那么读书的孩子吃了就能早中状元,现代人们还有很多人在孩子重大的考试日的早上,给他们做枣粽吃。佩香囊、戴荷包都是端午节民间的习俗中很重要的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悬挂艾草,撒雄黄酒用于驱赶虫蚁。除了香囊荷包,民间还盛行佩戴五色丝线,俗称五彩绳,直到现在在端午节将要来临之际,很多商家也会争相制作贩卖五彩绳,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当日的清晨,大人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戴上五彩绳,直到端午节后第一次洗澡或第一次降雨来袭,才能将五彩绳解下,并且要扔到河里,据说佩戴五彩绳是为了让儿童躲避毒虫的伤害,而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儿童可以保安康。

二.端午节的文化价值

1.端午节体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流传的纪念屈原还是纪念伍子胥,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表达,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支柱,端午节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节日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端午节蕴含了中华民族人民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爱国文化的认知。比如赛龙舟这一习俗所表达的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随着端午节的传承,每一代中华民族人民不仅传承了节日的精髓,更是传承着自古以来的爱国、统一的民族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他国外交关系的日益密切,更多的代表着西方文化的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逐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西方的节日正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着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华民族所要做的就是不被西方文化所影响,坚持尊重本国文化,尊重端午节文化,将端午节文化传承下去,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2.端午节的社会精神。在端午节,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聚集在一起,利用这一天,人们可以促进彼此的良好沟通,通过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另外,关于端午节的另一种说法便是关于孝女曹娥的传说,所表达也是中华民族中重要的民族思想——孝顺,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去拜访老人,家人之间团聚在一起度过节日,并且邻里之间能够互相拜访互相帮助,在这一天表达了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精神,端午节更是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精神的传承更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保持的和谐稳定的发展方向。

崇尚端午节,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崇敬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发挥中华民族人民力量,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把此作为国家的集体利益,深切贯彻一切为了人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端午节到来之时,赛龙舟、吃粽子和系五彩绳等习俗都蕴含在了端午节的节目文化中,这些习俗都是端午节文化的集中代表,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道德的弘扬,在当代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将现代价值观融入到端午节之中,才能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端午节所有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意义的体现,对于节日的发扬也就是对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文化的发扬是民族崛起和国家繁荣的象征,在世界文化相互冲击的现当代,中华传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应该摒弃与时代不符的部分,在节日中融入新的时代的特征。发扬端午节不仅是对于中华文化的发扬,更是符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包佩娟.探析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意义[J].大众文艺,2012(14):169.

[2]曹俏萍,周叮波.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S1):23-25.

[3]孙正国.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7-29.

[4]李世军.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哲学内涵和意义——以端午节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13,23(05):31-34.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