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底捞服务员戴打赏二维码胸牌上热搜,好服务需要“打赏”吗?

2025.07.09 | 604061491 | 5次围观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近日,“海底捞服务员胸前戴打赏二维码”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7月9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海底捞客服,对方表示,目前没有查询到此类信息,可以帮忙登记反馈,具体以海底捞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为准。

  网友发帖显示,在海底捞部分门店,有服务员胸前戴了一个有“二维码”的胸牌,上面写着“如果服务满意,请打赏¥3.99”。扫描二维码后发现,手机会直接跳转到个人的微信付款页面。据媒体报道,涉事门店回应称,店内服务员确实佩戴有打赏二维码的胸牌。“胸牌是一直有的,是看顾客心情打赏的,不给也没关系,胸前的名牌是实名制的。”

海底捞服务员戴打赏二维码胸牌上热搜,好服务需要“打赏”吗?

  一位博主在小红书发帖称已“亲测体验了打赏后的变化”:“服务员明显更热情了,主动送果盘+陪聊,还偷偷说‘打赏全归我们,月底冲榜能多赚1K+!’”还有博主总结了“可打赏场景”,包括“帮忙哄娃、庆生、送惊喜”,同时提示,如果是基础服务(倒水、上菜)以及暗示打赏等行为就“别惯着”。

  对于海底捞刮起“打赏风”,网友意见不一。有网友认为,这发生在“喜欢玩创新”的海底捞并不新奇。“其实也不是什么创新了,你叫个外卖、网约车,下面不也都有‘打赏’选项嘛。这个纯属个人意愿,只要不是强制、不影响正常服务就好。”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对一贯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引导顾客“打赏”做出质疑。“不打赏就没有好服务吗?‘服务’已经成了应该单独付费的选项吗?”还有网友认为,3.99元不多,但“有可能让顾客和服务员双方都不舒服”。“比如消费者会不会说‘我让你加杯水,怎么这么慢,是不是因为我没打赏?’‘不就是3.99元嘛,我又不是给不起。’其实这让双方都不痛快。”

  很多网友表示,顾客更希望海底捞把“鼓励更好服务”的心思直接变成给服务员的福利和激励,而不是“让顾客买单”。

  一位从事餐饮业多年的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实早在2017年前后,“打赏”就在多个大型头部餐饮企业中出现过。“当时有一个行业机构在给餐饮企业做辅导的时候提出,可以用给服务员‘打赏’的机制,提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顾客对其细致服务的小奖励,形成正反馈。”该机构还开发了一系列的后台系统,比如顾客打赏给服务员的费用先进入系统内的个人账户,同时在后台登记,最后汇总后,按比例分给个人以及所在的小团队等。

  该内部人士说,后来之所以这样的“打赏”机制没有继续推行,是有的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设计者是从激发服务主动性的角度出发,但是很难不陷入“考核”的状态:“一旦出现‘考核’,就出现了服务员主动示意顾客‘打赏’的行为,甚至索要‘打赏’。这个不但无法形成正反馈,反而让顾客感到很反感。”

  新京报记者也注意到,除了海底捞,也有餐饮企业以不同方式设置了“打赏”。例如一家高档餐馆在其点餐小程序的最下方设置了“打赏服务员”,里面包括“送工作人员小米SU7 2.99元/辆、送工作人员大游艇 5.99元/艘、送工作人员大火箭 8.99元/发”的选项。该餐馆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选项是在直播刚刚兴起的时候跟风设置的。“放在点餐小程序最下面,可能到现在都没有顾客点过,可以说是小程序里的‘历史遗留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