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兴通讯发布面向6G的通感技术演进及场景应用

2025.07.10 | 604061491 | 5次围观

随着全球通信技术迈入5g-A(5g-Advanced)时代,通感一体化技术正成为构建低空智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选择。在近日召开的“2025无线电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上,中兴通讯无线及算力产品战略架构副总经理闫丽娟以“面向6G的通感技术演进及场景应用”为主题,分享了通感一体化技术在当前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在微形变探测、环境重构等场景应用展望。

5g-A通感一体化技术有望成为低空智联网建设的战略选择5g-A通感一体化具备通信和感知能力,首先可以提供低空广域连续网络覆盖,保障低空飞行器飞控链路及载荷链路的可靠通信和宽带连接,第二,可以提供重点管制区域的低空安防,监测和预警黑飞无人机闯入,第三,在未来大规模低空高密度异构化飞行态势下,监视无人机轨迹,避免黑飞无人机闯入航道造成安全事故,第四,为无人机卫星导航信号丢失的情况下提供辅助导航。

中兴通讯发布面向6G的通感技术演进及场景应用

针对低空通信存在的越区干扰严重的问题,中兴通讯创新的D3 ELLA解决方案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稳态通信。针对高级别管制区域低空安防在虚警率、漏检率方面的严苛要求,中兴通讯推出以5g-A通感为主体结合低空雷达、无线电侦测、光电探测多元融合探测系统提升探测置信度,并通过探测管控平台与反制设施联动,实现探测、识别、跟踪、取证、处置端到端解决方案。

通感技术向6G演进,无线频谱价值持续扩展,带来更多创新场景应用面向6G时代,通感技术将进一步演进,带来更多创新场景应用。闫丽娟重点分享了两大价值场景。一个是微型变探测,大型桥梁、水库大坝、山体斜坡是微形变探测的主要应用场景,当前已有的探测手段例如传感器预埋、卫星测量、激光扫描、星载雷达等模式要么成本高要么精度低,6G通感系统可以实现单站大范围探测覆盖,并且精度在毫米级,为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提供全新手段。第二个是环境重构,通感技术将支撑对城市交通、城市建筑、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实时感知与重构,构建数字孪生世界中的“全息镜像”,构建更高智能化水平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厂。

闫丽娟重点分享了6G通感的关键技术演进,例如在空口技术演进方面,基于载波相位反演的技术实现毫米级位移监测,是实现微型变探测关键技术,虚拟孔径、空间超分辨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角分辨率,对于提升低空无人机的定位精度和低空密集化无人机的探测识别很重要。在多域协同方面,多站点协同感知、多模态感知、多频段协同等技术可以提升探测范围、定位精度和置信度。智能化也是6G通感技术演进非常重要的方面,基于多特征融合的AI目标识别,在恒定虚警率的情况下提升检出率。

通感融合,构建泛在感知世界闫丽娟总结到,通感技术从5g-A向6G不断演进,其感知目标将从目标跟踪演进为环境重构,感知精度从米级跃升至毫米级,感知价值也从传统信息服务延伸至全息孪生与智能决策。这一技术路径将助力构建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泛在感知世界,为数字中国、智能社会、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