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国新证券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末,公司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61.21亿元,公司计划使用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一旦本次弥补亏损方案实施完成,母公司报表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将归零。
国新证券此次 “补窟窿” 的操作,根源要追溯到其前身华融证券在2020年的那场“滑铁卢”。2020年,华融证券全年亏损逾82亿元。
2020年,华融证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1.8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下降幅度高达63.66%;净利润更是由正转负,亏损额达到惊人的82.35亿元。到了 2020 年年末,华融证券未分配利润(母公司报表口径)降至-78.59亿元,这一巨额负数,宛如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着公司的未来发展希望,也为后续国新证券的成立埋下了艰难的伏笔。
面对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的巨额负数,国新证券在 2025 年开展一场财务 “手术”。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国新证券母公司报表呈现出复杂的财务状况:未分配利润为- 61.21 亿元,一般风险准备为7.07亿元,交易风险准备为7.07亿元,盈余公积为7.07亿元,资本公积为96.28亿元。
国新证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等规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议案》。具体来看,这场财务 “手术” 动用了母公司一般风险准备7.07亿元、交易风险准备7.07亿元、盈余公积7.07亿元和资本公积39.99亿元,四项合计61.21亿元,精准地用于弥补母公司累计亏损。
当这一弥补亏损方案实施完成后,国新证券母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一般风险准备仅剩170.78元,几乎归零,这意味着公司在风险缓冲方面的储备大幅减少;交易风险准备减少至0元,反映出公司在交易风险抵御能力上的削弱;盈余公积同样减少至0元,显示出公司过往盈利积累在此次补亏中的消耗殆尽;资本公积减少至56.29亿元,缩水近四成。
风险准备金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核心缓冲,清零后若遇市场波动(如自营投资亏损、信用风险),公司需依赖注资,灵活性下降。
而母公司报表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终于归零,看似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财务修复目标。相关事项在股东会审议通过的当月进行账务处理,犹如在财务报表上按下了一个 “重置” 按钮,让国新证券有了重新出发的可能。
在监管合规方面,国新证券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满足证监会对券商风险覆盖率的硬性要求(≥100%)。由于风险准备金大幅减少,公司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合理配置资产、优化业务结构等,来确保风险覆盖率维持在合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证券行业的合规成本日益增加。国新证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监管规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否则一旦出现合规问题,将面临监管处罚,对公司声誉和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