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民币汇率韧性持续增强 会否重返7.1区间?

2025.07.09 | 604061491 | 4次围观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马萌伟)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拖累,美元指数相较于年初累计下跌10.8%,创2022年3月以来新低;人民币兑美元则呈现先跌后涨的走势,创近七个月新高。

人民币汇率韧性持续增强 会否重返7.1区间?

  分析称,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计未来或保持温和升值幅度。

  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健

  近期,随着市场对美元资产信心减弱,美元指数再度大幅走低,推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普遍升值。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涨298个基点报7.1586,涨幅为0.4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332个基点报7.1656,涨逾1.8%;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805个基点报7.1574,涨幅约2.5%。

人民币汇率韧性持续增强 会否重返7.1区间?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元指数的趋势性走弱、国内基本面托底和政策发力、央行稳汇率操作更加灵活、客盘结汇需求释放等成为人民币汇率韧性的重要来源。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等货币当局官员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颁出更多与外汇领域相关的金融政策。潘功胜表示,将会同中国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在“稳汇率”政策方面,朱鹤新强调了将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继续“坚决防范外部冲击风险”。

  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在谈及人民币汇率时指出,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相较一季度例会,表述边际宽松。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从外部看,摩根士丹利全球外汇团队表示,美国政府政策反复无常,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美元指数可能延续下行走时,人民币汇率或保持温和升值幅度。一是在政策的高度不确定下,美元“避风港地位”有所降低;二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对冲需求增加;三是美国经济放缓幅度大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从内部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称,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为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了较强支撑。跨境资本加速流入增持人民币资产,也对汇率走势形成利好。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稳汇率政策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较快升值,以维持较为宽松的金融条件。近期美元延续了偏弱下跌的势头,稳汇率政策也因此适时发力,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较快升值,形成踩踏式升值风险。另一方面,衍生品市场如RR等指标也显示人民币当前汇率预期较为稳固,因此汇率仍有望延续适度上涨、整体偏稳的趋势。

  此前,7.2关口一度被牢牢守住,人民币中间价被允许小幅走贬以适度释放关税压力,而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中间价突破7.19、7.18、7.17等重要关口。7月3日,人民币中间价为7.1523,升至2024年11月8日以来最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则于7月1日一度涨破7.15关口,最高升至7.1486。

  目前,一些海外金融机构已将人民币兑美元的观点从贬值转为升值,重返7.1区间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6年底,美元指数可能跌至8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达到7.05。高盛对人民币兑美元的年终目标为7。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5年以来,外部冲击明显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境内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越来越多的市场资金正逐步流出美元资产。根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调查,美元是去年调查中最受欢迎的货币,但今年排名跌至第七位,在这股去美元化的浪潮中,欧元和人民币是最受青睐的货币。

  6月,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未来,无论是单一主权货币还是少数几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主权货币国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强化国内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5月,潘功胜率团赴意大利米兰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下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相关安排,并明确了清迈倡议机制化下一步讨论方向。此外,5月-6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与巴西央行、土耳其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6月1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国际信用证业务在五大国有银行相关海外分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开泰银行、巴西Master Bank等外资银行以及中国五矿、通用技术集团等企业见证下正式开通。

  中国银行发布的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显示,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比重接近六成,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整体带动较为明显。

  国际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看好,既源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政策支持,也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化与汇率稳定的预期。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支付、投资、融资和储备功能均稳步提升,但与主流国际货币仍有差距。

  有海外机构认为,美元资产正面临定价再平衡,而中国已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了科创领域的强大潜力,若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变局中抢占制高点,有助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编辑:王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