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炮轰的香港保险还能买吗 适配人群有门槛
在金融投资领域,争议与讨论从未停歇。“香港保险是精心设计的骗局。”经济学家郎咸平的犀利发言再次把香港保险推上了舆论场。在郎咸平看来,大部分香港保险隐藏着“七大坑”,包括7%的稳定回报难如登天、提前领取有损失、外汇管制等。
相关话题引发了保险人的激辩,有人认同其观点,认为揭示了港险的潜在风险;也有人质疑其动机,觉得这是对港险的抹黑。那么,这些所谓的“坑”究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还是被夸大的弊端?香港保险到底适合哪些人群?(北京商报)
上半年88起核心高管变动 三重压力下保险业“换帅”寻破局
在利率持续下行的阴云笼罩下,在投资端收益下滑与新会计准则落地的双重挤压中,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事更迭潮。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88起(仅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3类职务,涵盖已获得监管批复的正式任命、拟任、临时负责人、内部官宣以及等待监管核准的任职事项)核心高管职务变动,涉及68家保险机构,从头部巨擘到中小险企,从传统寿险到资管平台,人事版图的重构正成为行业转型最直白的注脚。当经营压力渗透至毛细血管,换帅不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险企在深水区改革中寻求破局的集体转身。(华夏时报)
上半年“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1800亿元 同比增长46%
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了4只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的登记情况,合计登记规模达230亿元。今年上半年,共有13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了38只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合计达1800.96亿元,登记数量和规模均同比增长,其中登记规模同比增长46%。
专家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风险较权益类资产相对更低,符合险资的投资需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未来,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的登记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证券日报)
高股息、高成长“两手抓” 险资下半年有望增配权益类资产
面对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普遍共识。下半年险资依旧有望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主要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以低估值、高分红为主的高股息标的;二是以新质生产力、新消费为代表的高成长标的。
今年上半年,险资通过举牌上市公司、成立私募基金等方式积极入市。业内人士认为,险资持续入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优化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政策为险资入市打开了空间;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长期债券收益率难以覆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要求,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的必然选择。(上海证券报)